亞太區 聯準會首次降息前,投資人應該如何布局?(二)
在第二部分中,透過觀察先前的降息週期,我研究在聯準會降息週期中可能表現良好的其他資產。也就是說,在股票方面,我認為與過去的降息週期類似,價值股以及健康護理、消費必需品等防禦股可能表現良好。
於本系列第一部分當中,我們曾提到近期債券市場的波動以及我們對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展望。
鑑於近期殖利率飆漲大大提升了美國銀行貸款、新興市場當地貨幣政府債券及私募信貸整體的吸引力,我們討論了投資人可以如何利用這一漲勢。
於本系列第二部分,我們將進一步探討「現金是否依然為王?」同時討論面對高殖利率,信貸及股票等更為傳統的資產表現將會如何表現?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後,中長期政府債券表現出色。
此外,我們預期殖利率曲線將於未來一年開始恢復正常,這通常會推動市政債券、核心債券及企業債券表現領先短期債券。
於當前環境下,隨著投資人尋求收益及相對安全性,美元貨幣市場資產漲至歷史高點。
為尋求更高的收益,投資人不斷將資金轉移到銀行存款外商品。
毫不意外,貨幣市場資產成為主要受惠者,因該市場收益率約為5%甚至更高。
短期之內,我們的模型資產配置策略保持偏重現金,原因是我們相信全球經濟會持續放緩,因此防禦性布局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央行政策利率持續上升,我們相信當前現金可提供不俗的報酬潛力,以及極具吸引力的多元化特徵。
高成長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可能仍要面臨一段時期的整合。
當前貨幣市場的吸引力顯而易見–與其他高品質固定收益投資相比,其收益率更高,且歷史波動更低。
投資人看似「無需動腦思考」便能捕捉貨幣市場當前的收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未來幾年,貨幣市場可能仍然不是投資人的最佳策略。
歷史顯示,相較承受短期證券的再投資風險,投資人最好鎖定長期證券的收益率。
1) 通膨及稅收上漲侵蝕淨收益
首先,投資人必須評估扣除通膨及稅收(如有)後的投資淨收益。
於通膨可能長期保持高點的環境下,貨幣市場產生的收益將變得不那麼具吸引力。
2) 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
有鑑於短期資產的長期報酬歷來表現不佳,因此持有這類資產無疑要承擔機會成本。
現金類工具所產生的報酬往往低於長期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及股票。
儘管現金類工具在短期內可能會領先公債,但在過去30年的任一滾動10年期間的表現很少領先後者。
3) 再投資風險
再投資風險是指投資人可能無法繼續以即期相同報酬的利率將現金流再作投資。
在2000年5月及2006年6月,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同樣具吸引力。但在上述兩個時期,相較於利用短期收益率上升並在短期收益率下滑時以較低的利率再作投資,投資於5年期美國公債並「鎖定」收益是一種更好的方式。
因此,我們相信鎖定長期利率將會是更好的策略。我要強調的是–當前美國殖利率曲線倒掛且歷史經驗顯示,於倒掛幅度觸頂後,長期債券往往表現出色。
殖利率曲線倒掛指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通常會帶動投資人投資於短期證券。
殖利率曲線倒掛屬於異常現象,通常暗示著經濟衰退風險。就此而言,我們相信,殖利率曲線倒掛的高峰已過,投資人或許可利用孳息率曲線錯位的優勢。
例如,在過去三次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出現最嚴重的倒掛後,中長期政府債券均出現不錯的表現。
殖利率曲線倒掛(或者在1995年接近倒掛)後,不僅是中長期政府債券表現出色。
美國聯準會升息之後,殖利率曲線一般會迅速恢復正常(短期利率跌至長期利率以下)。
接下來一年,短期債券表現通常不如市政債券、核心債券及企業債券。
事實上,貨幣政策緊縮期間企業債券往往下跌,也代表未來一年的買進機會。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現金餘額增加的三個時期—1991年衰退、2001年衰退過後及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餘震期間。
於每個時期,不論透過何種方式投資,投資人的股票收益均優於現金收益。
在一年的開始進行投資或平均成本(每月1,000美元)策略較為穩健。
所有投資人都希望能捕捉完美的時機,但即便是每年最差的時機,都可打敗現金。
觀點來自Brian Levitt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3-0343
在第二部分中,透過觀察先前的降息週期,我研究在聯準會降息週期中可能表現良好的其他資產。也就是說,在股票方面,我認為與過去的降息週期類似,價值股以及健康護理、消費必需品等防禦股可能表現良好。
聯準會主席鮑爾(Powell)於傑克森霍爾年會上發表經濟政策講話,表示「政策調整的時機已到」,美國股市因應於近期上漲,這可能反映出投資人有關利率下降股市便會上漲的看法。
為加速貨幣政策正常化腳步,日本央行於7月份的會議上作出了兩項相當重要的決策。
您將透過此連結至非景順投信之網站,其他業者經營之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本公司對該網站之資訊內容無權管理亦不負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