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退休金系列28:退休理財最高指導原則:提高所得替代率

20230508

三大原則提高所得替代率

所謂所得替代率,指的是退休後平均每個月可支配的金額與退休前每月薪資的比例,所得替代率的高低,是關乎退休後是否能維持一定生活水準的關鍵,因此,當所得替代率越高,則退休後的生活水準自然也就越高,反之,可能就辛苦了。

現在台灣的勞工朋友們退休時可以領到的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但這筆錢跟退休前的薪資比較結果是如何?之前,勞動部長曾在立法院表示,65歲以上勞工目前月領勞保年金及勞退金,中位數是23,075元,所得替代率為58%,換句話說,退休前月薪是5萬的人,退休後每個月從這兩項公共年金制度中領到的金額是29,000元。

另外,根據國發會的網站資料顯示,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強制性年金所得替代率(強制性公共年金+強制性私人年金)為51.8%,鄰近的日本與韓國則分別為32.4%及31.2%。

現行所得替代率夠用嗎?

如此看來,台灣公共年金的所得替代率高於不少國家,固然值得欣慰,但問題來了,58%的所得替率真的能讓你安養天年嗎?恐怕不少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中間還有通貨膨脹的問題,而且我們有勞保最高投保薪資(目前是45,800 元)制度,這58%的所得替代率,對於薪水高於最高投保薪資者,也有失真之虞,與實際現況有差距。

所以,在談退休理財規劃時,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提高所得替代率,至於要到什麼標準才夠,當然是愈高愈好,但這得看每個人的財務狀況而定,至少要有一個最低的理財目標,就是退休後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也就是讓所得替代率至少100%。

從58%到100%,這中間42個百分點的缺口該怎麼補,這就是退休理財規劃最重要的任務了。要怎麼做?三大原則要把握。

把握三大原則

首先,要建立你的投資組合,之前有提到,這個組合中必須要有穩健與積極的標的,年輕時,股票比率可以高些,隨著年紀的增長,債券的比率要慢慢調高,等到要退休前,固定收益型的標的要占多數。

第二,則是慎選標的納入組合,存老本是長期抗戰,求穩不求快,所以,太過高風險的個別標的要先排除,表現穩健,波動不宜過大的標的才適合,同時要動態管理,定期檢視,汰弱留強。

第三,就是愈早開始準備愈好。如果能從出社會領到人生第一份固定薪水時就開始為提高所得替代率做準備,然後,能夠遵守前述兩原則,那麼,退休後所得替代率想「破百」,高於100%,非夢事!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