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資者繼續押注中國資產,逾八成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上調或保持中國配置

• 半數(50%)調查受訪者表示已在過去12個月增加中國配置,64%計畫在未來12個月進一步增持

• 大多數(60%)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中國的經濟狀況將優於全球其他地區

• 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提高了資產所有者對中國配置的風險偏好

• 科技主題和另類投資最受投資者青睞

• ESG對中國配置的影響日益加大;62%的受訪者總是或經常在中國配置中運用ESG投資,三分之二(66%)的受訪者表示受惠於ESG目標,其中國配置實現增長

 

據景順委託經濟學人影響力(Economist Impact)對全球投資者的中國配置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絕大多數資產所有者均已在過去12個月裡上調或保持對中國投資的配置。

這份名為《中國投資配置2021》(China Position 2021)的調查報告是一份涵蓋北美、亞太、歐洲和中東地區的200位資產所有者進行的一項調查,調查在2021年6月至7月期間收集了全球投資機構的資深投資專家對其中國投資配置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86%的受訪者表示,已在過去的12個月上調或保持中國配置,64%預期將在未來12個月進一步加碼;只有12%的受訪者表示預期會有所減碼。

景順中國A股投資總監、業務策略與發展主管謝征儐表示:“調查發現,過去12個月,國際資產所有者對中國配置的投資情緒基本保持穩定。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仍在2020年實現GDP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中國監管機構近期的行動也被市場所關注,但隨著國家微調其產業政策,以平衡增長與可持續性,因此宏觀前景仍保持強勁。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轉型,全球投資者已意識到長期配置中國資產的必要性和益處。”

大部分(60%)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中國經濟狀況將優於全球其他地區。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行為和金融市場發生轉變,但似乎並未改變投資者對中國投資和機會的戰略性看法,超過半數(54%)的調查受訪者認為,疫情提高了他們對中國配置的風險偏好。

今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在拜登政府上任期間仍然存在,但80%的調查受訪者表示,這一持續的動態對其增加中國配置產生了適度或重要的推動力。這與2019年的調查結果形成強烈對比,當時有44%的受訪者表示,這一因素將對他們的投資決策產生負面影響。

 

境內證券仍最受歡迎;另類投資和科技行業蓄勢待發

在資產類別選擇方面,對於大部分(52%)受訪者而言,中國境內股票仍是最受歡迎的資產類別,其次是境內固定收益(51%)和包括H股及在美上市中國ADR等境外股票(50%),這與2019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鑒於目前固定收益市場的低利率環境以及股市持續波動,全球資產所有者仍在關注非流動性資產類別,且受訪者對中國的投資也反映了這一趨勢。房地產(40%)、公司直接所有權(39%)和其他另類投資(38%)是調查受訪者計畫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的前三大資產類別。近五分之二的受訪者(37%)表示,他們將增加對中國境內股票的配置,但仍較2019年(52%)有所減少。

儘管中國近期的監管改革引發科技行業的波動,但調查顯示,全球投資者對這一行業的配置保持不變。科技創新(49%)和金融服務(44%)主題仍是調查受訪者最看好的投資主題,與2019年的調查結果一樣,醫療保健(27%)和國內消費(26%)主題也深受市場青睞。在科技領域,資產所有者正從人工智慧或相關數字自動化(39%)、5G(32%)和消費者或B2B的線上服務(31%)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謝征儐評論道:“中國已成為全球數位化水準最高的經濟體之一,也絕對沒有放棄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我們預計,近期擴大監管力度將促進互聯網行業的健康競爭,推動更可持續的競爭,進而幫助中國實現“十四五規劃”中的一個主要目標:轉型為創新驅動者。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長期投資者通過適當持有與新經濟主題相關的中國資產,可望獲得豐厚的投資報酬。”

 

投資者繼續將中國與新興市場獨立配置;市場透明度憂慮依舊存在

隨著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投資者正日漸將中國配置從新興市場中獨立出來。超過半數(54%)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通過專門的投資組合直接投資於中國市場,而40%則表示通過新興市場或亞洲的投資工具等更廣泛的投資持有中國資產。投資者表示,提升投資組合整體效率(48%)、把握特定行業的投資機會(46%)和捕捉中國長期經濟增長(45%)是其把中國獨立配置的主要投資目標。

調查受訪者強調,一系列因素促使中國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對中國經濟或上市公司利潤增長和擴張潛力的預期(35%)和中國金融仲介機構品質的改善(35%)。對金融仲介機構的信心較2019年顯著增強,當時只有27%的受訪者將其作為一個投資原因。

而在另一方面,調查中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投資所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企業治理和市場透明度問題上,包括企業報告信任度不足(38%)、監管透明度低(38%)和中國金融體系對外國投資者而言透明度不足(33%)。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自身仍然缺乏對中國市場深入瞭解的專業知識。

 

ESG:投資者擴大中國配置的動力之一

在全球和中國,資產所有者日漸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因素納入其投資流程。62%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總是或經常在中國配置中把運用ESG投資策略作為考慮因素,只有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很少甚至從未這樣做過。近三分之二(66%)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因ESG投資目標而增加中國配置,因為中國公司和政府對ESG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透明度仍是全球投資者的重點考慮因素。受訪者的三大擔憂分別是:能夠符合其ESG披露要求或品質標準的中國股票或債券發行人太少(28%);無法及時獲得中國股票或債券發行人的ESG相關資料(25%),以及中國股票或債券發行人的ESG相關資料很難核實(12%)。ESG資訊披露的完善對機構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機會,23%的資產所有者在調查中提到,中國債券或股票發行人能夠改善ESG披露是其擴大中國配置的關鍵因素。

謝征儐總結道:“儘管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過去5年裡,隨著企業和投資者對ESG議題的認識不斷加深,中國的ESG披露和報告標準正在快速提高。中國也展示出了堅定的決心,致力於未來在減緩氣候變化(例如發展碳中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相信,中國在ESG和氣候方面的遠大目標將為中國的投資前景帶來深遠的改變,並重塑中國企業的經營方式。”

註:

為專業客戶編制的《中國投資定位 2021》(The China Position 2021)完整報告可於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invesco.com/invest-china/en/institutional/expert-study.html

附錄—樣本及研究方法

《中國投資定位 2021》是由景順委託Economist Impact發佈的一份報告,報告訪問了200家資產擁有人組織進行調查,並對此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50家機構的總部覆蓋四大地區,包括北美、歐洲、中東和亞太區),相關機構包括養老金和主權基金、慈善基金、銀行和保險公司。受訪者職位等級包括集團總監、首席執行官和公司擁有人,其中約50%為C級(C-suite)經理以及擁有投資決策權的人士。受訪機構的資產管理總值從5億美元到100億美元以上不等。此次調查在2021年6月至7月之間進行。

 


除非另有說明,所有資料均來自景順及截至2021年7月31日。本文件僅包含一般資料,並非認購基金股份的邀約,亦不應被視為建議購買或銷售任何金融工具。此外,本文件亦不構成個別投資者對任何投資策略的合適性的建議。雖然本公司已採取措施,確保文內資料準確無誤,但不擬就任何失誤、錯誤或遺漏,以及任何依賴本文件作出的行動承擔責任。本文件內的觀點及預測將不時轉變,而不會另行通知。投資涉及風險。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表現。謝征儐在文中所述觀點乃根據現行市場情況作出,將不時轉變,而不會事前通知。有關觀點可能與景順其他投資專家的意見有所不同。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投資人亦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