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

  • 主權基金利用資金把握疫情帶來的「空前買入機會」。
  • 新冠疫情爆發前,全球投資人不看好股票,反而更傾向於固定收益、低流動性另類投資及迎合「ESG」目標的基礎建設項目。
  • 2019年底,亞洲主權基金的股票持有部位低於全球同類基金,顯示有意增持股票,而後者則更趨向於固定收益投資。
  • 各國央行將黃金視為負收益債券的潛在替代品。
  • 對氣候變化憂慮加劇,尤其是亞洲及新興市場投資人。

景順於7月20號發表了第八份年度《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Invesco Global Sovereign Asset Management Study),研究深入探討了139位首席投資總監、資產類別主管及高級投資組合分析師的觀點,他們分別來自83檔主權基金及56間央行,旗下管理的資產總值達19兆美元*。

危機帶來機會,但股票被忽視

研究顯示,許多主權基金在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前已做好充分準備,因評價暴跌加上手上持有大量可支配資金,使得這次危機成為空前的買入機會。作為長期資本保管人,大部分基金亦受惠於無需透過出售來應付贖回要求,因自身的調整加上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亦幫助主權基金未雨綢繆,這包括構建大量現金儲備以及對流動性管理作出結構性改善。

2019年底,即新冠肺炎對市場造成影響前,主權基金的平均股票配置比重為26%,不論是與固定收益比重(34%)相比還是就總體資產配置佔比而言,均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降低股票部位是由於投資人擔心經濟擴張週期即將結束,因此下調策略性配置。

縱觀全球,未來12個月37%的主權基金有意減少股票配置,其中一半的減碼比重超過5%,僅22%的主權投資人打算在未來12個月當中加碼股票。43%的主權基金計劃繼續增持固定收益資產,43%計劃投資私募股權及基礎建設,38%則投資房地產。

同時,亞洲主權基金的股票持有部位低於全球同類基金(19%比26%),固定收益比重(38%比34%)則較高。然而,有跡象顯示主權基金正在增持股票部位,33%的基金計劃增加股票配置。亞洲主權基金亦在增加對私募市場的配置,包括基礎建設(47%)及房地產(46%)市場。

「2020年第一季為主權基金帶來了罕見但非常現實的外部衝擊,只有少部分資產類別倖免於難」,景順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表示。「有鑑於在危機開始時亞洲投資人持有股票部位不高,加上我們看到特別是中國股票有強勁的復甦,我對主權基金在短期內存有更大信心,投資這資產類別並不感到驚訝。」

氣候變化憂慮加劇,投資人關注度上升

研究顯示,83%的央行及主權基金認為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一觀念日益轉化為投資策略,投資人意識到要將氣候相關的風險納入更廣義的投資流程當中。

亞洲主權基金當中,88%認為機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有義務考慮氣候變化問題,且區內41%的主權基金已將氣候變化因素納入投資組合(全球為49%),13%嘗試計算投資組合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全球為24%)。在將氣候變化融入到投資組合模型的亞洲投資人當中,僅29%構建了氣候變化風險模型,不過,相較其他地區,區內投資人更將氣候變化視作一項投資組合風險,其中區內65%的主權基金認為氣候變化將帶來巨大的風險,而全球為47%。

全球最大的單一憂慮為自然災害數量增加;88%的亞洲及75%的新興市場投資人認為將更大程度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該比重遠遠超過西方投資人的33%。

潘新江指出:「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和氣候變化繼續成為亞洲主權基金的重要考慮因素。 我們特別在中國這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上看到這一點,因為市場參與者在開發並同意標準化的ESG融資框架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發展, 這將是這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儘管我們仍未就如何實施ESG投資達成市場共識,但我希望亞洲主權基金將繼續逐步在構建氣候變化風險模型和碳足跡分析上提升能力。」

央行暫時停止以投資人民幣來進行多元化部局,但長期趨勢似乎會繼續進行

近年來,我們觀察到各國央行逐步將貨幣儲備從美元分散到其他貨幣,人民幣成為最大的受惠貨幣。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顯示,自2016年以來,相關配置比重已由1%升至2%,這意味著全球共增加1,270億美元。

儘管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長期趨勢保持不變,但在今年的研究中,許多央行開始重新青睞美元的安全性,儘管持有人民幣的央行有小幅增加,但配置比重相對持平,因央行注意到人民幣兌換限制仍是一大憂慮。三分之一的央行表示,有意於明年增加美元儲備。

不過,長期而言,投資多元化趨勢應會保持不變,30%的央行表示,若未來市場轉趨可控的穩定水準時,仍有意增加人民幣配置。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人民幣的戰略地位,加上人民幣已獲國際貨幣基金納入其一籃子貨幣,央行在早前將人民幣納入儲備組合所作出的努力不大可能被放棄。

新冠疫情推動黃金需求上漲

今年的研究顯示,央行及一小部分但舉足輕重的主權基金增持黃金。平均來看,現階段黃金配置佔央行儲備組合總額的比重從2019年的4.2%上升至4.8%,而且,在增持黃金的投資人當中,近半數(48%)用來替代負收益的債券,除了多元化、回報及作為通膨對沖等一般性理由以外,這被視作投資人轉向黃金資產的最重要原因。

主權基金透過幾種不同的管道投資於黃金,包括期貨(被40%主權黃金投資人所採用)及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亦為40%)。

值得注意的是,僅18%的亞洲主權基金被允許在其戰略資產配置框架下投資黃金,而其中實際有投資黃金的僅有一半,不過,另有11%的主權基金表示未來會考慮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當中,在區內投資於黃金的主權基金當中,多數(67%)持有本地實物黃金,三分之一透過期貨及ETF買賣投資。

潘新江總結道:「儘管自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改善,並且消費者行為似乎能夠恢復到病毒爆發前的水準,但主權基金仍然擔心經濟下跌風險,包括潛在的新一波本地感染和進一步的經濟封鎖,這些措施可能會對消費者的行為產生持久的影響,貨幣政策支持的失誤可能會阻礙任何經濟發展。儘管股市已經從今年年初以來的最低點大幅回升,但我預計至少在今年底前,波動性仍將非常高,這將使主權基金的總體投資保持防禦性,同時隨著購買機會的出現而謹慎及有策略地進場股市投資。」

為專業客戶編製的《2020景順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的全文可於https://inves.co/igsams下載。
*這是景順發佈的第八份主權資產管理研究。2020年,我們對139檔基金進行了訪問:83位主權投資人及56家中央銀行。2020年主權投資人樣本照三個核心分布指標劃分(主權投資者部門、地區及資產管理規模)。該次研究的實地考察工作由NMG於2020年1月至3月之間進行。截至2020年3月,樣本總資產為19兆美元。


本文件僅包含一般資料,並非認購基金股份的邀約,亦不應被視為建議購買或銷售任何金融工具。此外,本文件亦不構成個別投資者對任何投資策略的合適性的建議。雖然本公司已採取措施,確保文內資料準確無誤,但不擬就任何失誤、錯誤或遺漏,以及任何依賴本文件作出的行動承擔責任。本文件內的觀點及預測將不時轉變,而不會另行通知。另投資人亦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潘新江在文中所述觀點乃根據現行市況作出,將不時轉變,而不會事前通知。有關觀點可能與景順其他投資專家的意見有所不同。


Inv2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