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投資策略啟用人工智慧,亞太區投資者應用率領先全球

  • 景順研究顯示,人工智慧革新已經開始:半數系統性投資者已將AI整合至投資流程中,且多數(75%)投資者預期AI的重要性十年之內可以比美甚至超越傳統的投資分析。
  • 亞太區受訪者將機器學習/AI用作系統性投資方法的比例最高,達50%,相較之下,全球為30%,北美為35%,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為12%;亞太區及北美的投資者較歐洲、中東及非洲投資者更傾向於在整個投資流程中使用AI。   
  • AI大多情況下被用於理解市場趨勢及優化投資組合配置;投資者認為其有潛力可用於測試投資策略以及即時監控及調整交易部位。
  • 大部分投資者相信,系統性策略有助於其因應2022年嚴峻的市場狀況。
  • 系統性投資正在不斷演變;投資者透過使用更多元化的策略來不斷擴展其系統性工具組合。
  • 在投資組合納入ESG方面,亞太區投資者遙遙領先,幾乎全部受訪者(97%)均已納入。

《景順全球系統性投資研究》連結)顯示,半數系統性投資者已將人工智慧 (AI)整合至投資流程中,這說明投資者普遍預期AI工具將於未來幾年改變投資組合管理。多數(62%)投資者預計,AI的重要性在十年之內將可以與傳統的投資分析相提並論,13%的人士預計其甚至會超過後者。

《景順全球系統性投資研究》是從自2016年以來每年發佈的《景順全球因子投資研究》演變而來。今年將研究重新定位以反映量化投資領域的變化,以及對因子以外量化方法的運用。本次研究共採訪130位機構及中介系統性投資者,他們所管理的資產總值達22.5兆美元,研究亦發現,市場普遍共識認為系統性投資工具可幫助投資者因應關鍵挑戰,例如市場波動及數據的不完善。

AI革新已經開啟,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先行

系統性投資者已於一系列核心功能中使用AI 。

全球而言,受訪者表示利用AI可更能理解市場環境及識別宏觀經濟轉捩點:46%的受訪者正利用AI辨識市場行為,38%的受訪者正利用AI進行投資組合配置及風險管理。投資者青睞於AI可幫助減少人為偏見及預測意外事件的能力。

從不同地區來看,景順研究發現,對待AI及自然語言處理(NLP)的態度有巨大分別,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投資者明顯較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持更加保留的態度。

研究顯示,在將機器學習及AI作為一種系統化方法用於投資組合構建方面,亞太區投資者一馬當先。半數(50%)亞太區受訪者表示正在運用此類工具,而全球比例為30%,北美為35%,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僅為12%。   

同樣地,相較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投資者,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更傾向於在整個投資流程中運用AI。利用AI來辨識市場行為模式的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分別佔65%及48%,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投資者中僅佔33%;同時,利用AI即時監控並調整投資配置的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分別佔35%及20%,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投資者中僅佔10%。

就於投資流程中對各種NLP(包括情緒、資訊及風險分析)的運用而言,亞太區及北美投資者亦領先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投資者。  

投資者普遍預期未來數年AI的使用率將顯著上升。儘管只有一小部分(29%)投資者已利用AI制定及測試投資策略,但多數(76%)投資者預計將於未來這樣做,此外,當前僅20%的投資者利用AI即時監控及調整投資配置,但超過半數(55%)投資者預期會於日後這樣做。

亞太區投資者最爲相信, AI在投資流程中的重要性在未來十年將超越傳統的分析方法(20%)或與其相提亦並論(73%)。北美投資者同樣相信,AI的角色將變得比傳統分析更加重要或與其同等重要,與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大部分投資者(51%)形成鮮明對比,他們認為未來十年,AI的重要性仍將不及傳統的分析方法。

駐墨爾本的景順量化策略高級投資組合經理 Andre Roberts 表示:「相較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以及北美投資者,許多亞太區投資者發展及成熟較遲,因此於投資流程中運用 AI 及 NLP 等新工具時,具備更大的組織彈性及動力。這是一個仍在迅速發展的系統性投資領域,隨著投資者逐漸接納這些工具,我預計各區之間 AI普及率的差距將逐漸縮小。」 

在被問及將AI整合至系統性策略帶來的好處及挑戰時,中介分銷商表示主要好處在於可改善風險管理(76%),其次是可靈活適應瞬息萬變的市況(65%)。不過挑戰猶存,受訪者表示實施成本(64%)及AI模型的複雜性及可解釋性(61%)仍是採納AI的主要障礙。

機構投資者則認為AI最具吸引力的優勢在於可提供準確和即時的市場觀察(78%),其次是改善風險管理(74%)和提升效率及自動化(68%)。其主要憂慮是複雜性(78%)和數據品質以及完整性(51%)。

日益擴大的系統性工具組合幫助投資者因應市場

因子投資歷來是系統性投資的基石,但景順的研究顯示,近年來,幫助投資者因應關鍵挑戰的系統性策略工具組合已大幅增加。

宏觀經濟環境觀察工具變得尤為重要,系統性方法降低市場風險的能力是今年研究的一個關鍵主題:大部分(63%)投資者同意,過去一年系統性策略曾幫助其管理市場波動。此外,近60%的受訪者表示通膨持續走高的全新市場形態有利於系統性方法,僅6%的機構投資者及10%的中介投資者持相反意見。

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靈活的資產配置已成為其投資方法的核心部分,幫助其根據市場環境再平衡及調整投資組合。系統性工具幫助投資者辨識並描述相關宏觀經濟形態,使其能夠推斷經濟形態對不同資產類別、因子、地區及產業的影響。

Andre Roberts補充:「近年來,市場屢次被描述為『史無前例』,要因應此類市場環境變得極具挑戰性,而且其複雜程度逐年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日益變得複雜,但投資者並未放棄系統性方法,而是不斷發展和優化相關方法,以面對新的挑戰。同時,系統性投資管理者深知風險管理和多元化投資能夠於周期中發揮作用,幫助其因應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這為系統性投資的未來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弭平ESG數據缺口

系統性方法的使用並不侷限於宏觀經濟環境。受訪者表示,系統性策略是應對ESG挑戰的良策,尤其是弭平「數據缺口」方面。

景順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正透過系統性策略將ESG因素整合至投資組合當中,系統性工具有助於投資者解讀ESG變數及指標,進而對表現有重大影響。

在投資組合中納入ESG方面,亞太區投資者遙遙領先,幾乎全部受訪者(97%)均已納入,相較之下,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為94%,北美為61%。亞太區受訪者表示,透過系統性方法整合ESG因素的最大優勢是提升表現(90%)和改善風險管理(83%)。

約半數受訪者表示,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系統性投資有助於ESG的運用,而且許多人士提到其正透過系統性工具協調信評機構之間的差異,並根據原始數據計算公司評分。

Andre Roberts評論:「幾年前,亞太區投資者普遍仍未採用ESG分析及將其整合至投資流程,區內投資者的轉變引人注目。各種因素共同帶動了此一轉變,當中包括監管變動、民意及市場意識到ESG整合對表現和風險管理的影響。當然亦包括客戶及終端投資者的需求,許多投資者已將ESG結果納入到投資目標當中。未來,隨著ESG整合變得更精密和其能力日益提升,這可能繼續成為系統性策略的核心部分。」

超越傳統資產類別和因子

景順研究亦發現,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認爲系統性方法可被運用至較先前預期更廣泛的資產類別。

目前,系統性模型已充分在固定收益與股票中被應用,但收益率上升,加上量化寬鬆政策的轉變,意味著傳統的宏觀經濟因素已重新成爲決定各個國家及產業報酬的首要考慮因素。這加強了商品及貨幣系統性策略的吸引力:雖然目前僅有四分之一的投資者使用此類方式投資商品,但59%的投資者認為這將成為未來焦點。

新的宏觀經濟環境亦促使投資者重新思考傳統的因子構成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五分之四的受訪者現在認識到「成長」是一個獨立的因素,挑戰了傳統的學術觀點,即「成長」很難準確定義。 投資者並不認為成長與價值並不衝突,反之亦然; 相反地,它們是獨特的,在某些情況下是互補的因素,正如「以合理價格成長」等微妙和混合因素的興起所證明的那樣。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