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全球因子投資研究

• 43%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增加對因子投資的配置

• 投資者因出色的表現而增加對價值因子的配置,以把握疫情後的復甦   

• 受訪者已能夠接受更為複雜的策略,包括採用多因子及動態策略 

• 多數投資者(55%)現階段已將因子策略用於固定收益投資,認為其較純粹的被動投資更具優勢

• 因子有助整合ESG因素,但適合的產品仍有限

 

景順於今日發表了第六份年度《全球因子投資研究》(連結),這次研究共採訪241位因子投資者,所管理的資產總值逾31兆美元。

新增的配置主要來自新資金投放(佔全部受訪者的38%),來自基本因素驅動主動投資配置則緊隨其後(37%)。於亞太區受訪者當中,新增因子配置來自基本因素驅動主動投資配置的比重更高,為41%,而來自新資金投放則佔32%。

過去12個月,新增配置中以價值因子的漲幅最大(42%),其次為品質因子(31%)、低波動因子(27%)及動能因子(26%)。48%的受訪者表示,增加價值因子配置是為疫情後的復甦做好準備,低市值因子配置比重跌幅最大,為18%。   

「優化風險」是採用因子的最重要原因,91%的受訪者認同該目標;「提升報酬」緊隨其後(佔受訪者的85%)。儘管26%的受訪者表示並未實現「提升報酬」的目標,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他們的因子投資目標已經達到甚至有所超越。

景順因子投資全球總監Stephen Quance評論指出:「有鑑於現階段亞太區投資者對市值加權策略的純粹被動配置相較西方投資者少,因此不難理解會從主動式策略轉向因子配置。整體而言,投資者仍對因子策略保持樂觀看法,將其視為幫助他們實現投資目標的關鍵工具。」

 

大多數投資者現階段已將因子用於固定收益投資,認為其較純粹的被動式策略更具優勢

在今年的研究中,將因子策略應用於固定收益投資的受訪者比重大幅攀升至 55%,去年為40%,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2%)同時將投資因子(如價值/品質因子)及宏觀因子(如存續期/通膨因子)用於因子策略。

近半數(45%)的投資者指出,在現階段低收益率的總體環境下,於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中運用因子變得更具吸引力。投資者表示,控制風險來源(51%)及投資多元化(49%)是其選擇因子投資而非被動式策略的「非常重要原因」。受訪者認為,就獲得包括風險溢價、投資行為理論及市場架構中的超額報酬來源而言,因子策略基本上等同於主動式管理,儘管主動式策略仍在風險管理方面稍具更多優勢。

投資者最常提到的是「缺乏可投資的產品」,是固定收益因子投資所面臨的一項挑戰(佔受訪者的56%),與此相關的是,儘管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其股票投資中有明確的因子投資要素,但僅39%的受訪者認為其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中有明確的因子投資要素。

 

投資者轉向動態因子策略,根據宏觀環境調整因子

投資者已能夠適應更加複雜的因子策略,其中72%的受訪者表示正在採用多因子策略,30%表示正在使用動態因子策略。隨著時間的過去,在不同因子之間輪換配置的動態投資策略將會加速發展,29%的投資者表示,他們的投資策略在過去兩年變得更加動態,41%的投資者則預期在未來兩年將採用更加動態的方法。

近半數(48%)的受訪者根據因子在經濟週期不同時間點的預期表現,對涉獵的因子作出了長遠的戰略性調整,但僅少數(30%)透過短期戰術性調整來把握機會。

市場普遍認為因子的適用性會隨著總經/行業趨勢發生改變,82%的受訪者同意因子的效果會隨著時間的而變化。投資者一般認為,科技的興起(87%)及全球化(72%)已影響不同因子的適用性;雖然僅48%的受訪者表示氣候變化已經對因子的適用性造成影響,但86%的受訪者認為這一因素可能會於未來產生影響。  

 

ESG納入因子模型的時機已成熟,但相關整合仍然延遲

與市場趨勢一致的是,研究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78%)已將ESG因素整合至整體投資組合當中,75%的受訪者表示提升投資表現是今年投資者採納ESG因素的最重要驅動力,其次是客戶或投資受益人的需求(72%)。

儘管ESG已被廣泛納入受訪者的整體投資組合,但運用因子投資幫助整合ESG因素的受訪者還不到半數(48%),僅30%的受訪者同意ESG本身是一項投資因子。已經把ESG納入因子投資組合的受訪者當中,72%在利用因子模型前透過ESG因素篩選投資範圍,57%則在因子模型中加入了ESG數據。

投資者強調,找到與ESG因素相關的產品是與因子投資整合所面臨的關鍵挑戰,例如46%的受訪者同意,相較於標準的因子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他們更傾向於投資納入ESG因素的因子ETF,但49%的受訪者認為,有時他們很難找到恰好符合其需求的因子ETF,而且僅26%的受訪者同意,向客戶或持有者解釋ESG因子ETF如何運作是容易的事。

Stephen Quance總結表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的亞太區投資者正在尋找主動式策略以外的選擇,以投資ESG及固定收益。因子策略具有相對的成本優勢,這讓它成為被動式指數理想的替代策略,以及主動式策略的最佳補充。顯然,因子投資生態系統可藉此機會不斷拓展,並推出滿足投資者需求的產品,例如透過ETF產品。」

 

這是景順第六年全球因子投資研究,我們對全球130間機構投資者及111零售投資者進行了訪問,這些投資者資產管理總值超過31兆美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這是對全球因子投資的獨有大型和全面審查,以一種根據屬性(通常稱為「因子」)來選擇證券的投資形式,這些屬性隨著時間的過去傾向於提供有利的風險和報酬模式。本研究有機會了解因子投資的驅動因素、投資者經驗和實施方法。本研究的實地調查由NMG的策略諮詢實踐部門於2021年4月至5月進行。

除非另有說明,所有數據均來自景順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文件僅包含一般資料,並非認購基金股份的邀約,亦不應被視為建議購買或銷售任何金融工具。此外,本文件亦不構成個別投資者對任何投資策略的合適性的建議。雖然本公司已採取措施,確保文內資料準確無誤,但不擬就任何失誤、錯誤或遺漏,以及任何依賴本文件作出的行動承擔責任。本文件內的觀點及預測將不時轉變,而不會另行通知。投資涉及風險。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表現。Stephen Quance在文中所述觀點乃根據現行市場情況作出,將不時轉變,而不會事前通知。有關觀點可能與景順其他投資專家的意見有所不同。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1-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