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研究:主權投資者去年錄得虧損過後,重新部署 投資組合
- 由於上市資產價格大幅修正,主權基金錄得自 2013 年本研究發佈以來的首次虧損
- 基金重新審視固定收益,不再將其視作「一勞永逸」的分散投資工具
- 71%的投資者預期新興市場表現將與已發展市場相約甚至跑贏後者,印度市場的表現將尤其出色
- 基建被視作最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尤其是涉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項目
- 新一代主權財富基金湧現,聚焦能源轉型
香港,2023 年7 月10 日 – 據第十一份年度《景順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連結)顯示,鑑於通脹居高不下及地緣政治和氣候風險上升,主權投資者正根據新的宏觀環境調整投資組合。
利率飆升加上上市資產價格大幅修正,導致大部分主權基金於2022 年錄得虧損,多數主權基金(86%)認為未來十年的通脹將高於過去十年。因此,許多主權基金正在從根本上重新審視對固定收益及私募資產的投資方式,並重拾對新興市場的興趣。
景順的本項研究已成為主權投資者活動的主要指標,研究深入探討了142 位首席投資總監、資產類別主管及高級投資組合策略師的觀點,他們分別來自85 隻主權基金及57 家央行,旗下管理的資產總額達21 萬億美元。
景順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表示:「市場去年受到幾個未料不利因素影響,從而波及資產類別的整體表現。於此環境下,主權基金謹慎審視策略和投資假設並調整資產配置並不令人意外。」
重新審視固定收益
固定收益是主權投資者未來12 個月内最可能於戰略性資產配置中增持的一類資產類別,淨配置意向達28%,比例超過基建(25%)、私募股權(21%)、上市股票(15%)及房地產(9%)。
然而,固定收益資產未能保護投資組合免受2022 年資產價格修正的影響,令主權投資者對此類資產的看法改變。
如今,他們已不再將固定收益視為一個為了多元化配置而構建的「一勞永逸」持倉,而更傾向於採取更主動及更具戰術性的方式。主權投資者透過主動調整對不同固定收益領域的部署,利用一系列與上市股票相若的策略來創造價值。因此,另類資產固定收益部門可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私募信貸、高收益及基建債券都被視作最具吸引力的選擇。
許多主權投資者以往將私募信貸分類為私募股權,但如今私募信貸已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通常由專門投資團隊提供支持。由於大部分為大型基金並會廣泛投資於一系列發行人,投資者被基金內利好的風險回報狀況、較高的流動性、持倉的透明度及充分的多元化水平所吸引。
對新興市場投資興趣漸濃
利率上升促使投資者重拾對新興市場的興趣。
近年,隨著已發展市場資產價格在負實際利率的環境下飆升,許多基金認為,幾乎沒有必要對大型新興市場配置進行額外的研究並承擔相關風險。然而,利率上升正常化似乎改變這一看法,許多主權投資者表示主要新興市場的韌性、機構實力及穩定性已上升。71%的主權投資者預期,未來三年新興市場表現將與已發展市場相約,甚至跑贏後者。
近三分之一(29%)的投資者有意於2023 年增加對亞太區新興市場的配置,令其與北美共同成為最受青睞的投資地,比例遠超亞太區已發展市場(15%)、歐洲已發展市場(14%)及中東(8%)。拉丁美洲(22%)為第二受歡迎的投資地。
印度仍被視作領先的市場:76%的投資者認為,印度是2023 年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的理想之選,遠超其後的南韓(56%)。墨西哥(51%)、巴西(49%)、印尼(44%)及南非(41%)的吸引力同比均有顯著提升。
潘新江說:「隨著主權投資者專注於配置亞太區新興市場,他們需要時刻對信貸選擇及相關研究能力保持警覺,以便在投資各類市場時平衡上行及下行風險。」
對私募資產更加精挑細選
主權投資者對私募資產的熱情不減,其中基建被視作未來五年整體而言最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超過固定收益、私募股權及上市股票。
基建方面,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興趣十分濃厚:81%的主權投資者將其視作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領域,其次是能源輸送及供給(65%)。這部分是由於歐洲發生的戰爭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危機導致全球可再生基建需求飆升。
2022 年的估值修正導致不同私有資產的表現出現差異,因此主權投資者選擇時變得更審慎。如今,投資者對待高槓桿交易更加審慎,研究顯示,近半數的主權基金因相關交易債務結構欠佳而於近期對房地產(48%)、私募股權(49%)及基建(43%)交易敬而遠之。
房地產當前被視作最不具吸引力的私募資產領域,主要是因為寫字樓及零售行業面臨的挑戰。許多大幅持有上述領域的主權基金已尋求透過工業、醫療及數據中心等領域進行多元化配置,此等行業因數碼技術的發展及遠程辦公的增加而日益受到青睞。
但價格修正幾乎未有影響私募股權的吸引力,僅13%的主權投資者認為私募股權不如從前吸引。逾三分之一(34%)的投資者認為其較以往更加吸引,而大多數(53%)認爲沒有影響。
新一代主權基金
過去十年,新的主權基金大量湧現:自2012 年以來, 27 隻新基金已成立,其中非洲(11)及亞太區(7)佔大多數。
當中大部分為發展基金,目的是為推動經濟增長與多元化。許多基金亦專注於能源轉型,而且對於部分基金而言,這已成為主要發展目標。總體而言,在設有發展目標的基金當中,65%旨在促進能源轉型,超過就業(59%)、GDP 增長(57%)及社會責任目標(例如健康及教育)(57%),成為最普遍的目標。
新基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更成熟的市場參與者中建立信譽。彰顯強大的管治水平是關鍵,與此同時還要從現實出發,與其他基金及經驗豐富的資產管理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幫助其提升技能與知識。
潘新江補充道:「長期以來,亞太區主權基金於全球機構投資者當中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不同地區的基金將基於其國家發展重點、經濟發展階段及其他考慮因素而設有不同的目標。從能源轉型到就業、
GDP 增長及資本市場發展,應對這些不同的發展目標將成為基金及其資產管理人在可見的未來面對的主要挑戰與機遇。」
引領能源轉型
如今,主權投資者比以往更堅定地投資於能源轉型。受訪者强調,氣候變化(66%)的影響及能源轉型的財務成本(53%)是未來十年全球三大增長風險中的兩個,僅次於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風險。
2017 年至2023 年期間,有制定ESG 政策的主權基金佔比從46%增加至79%,央行佔比則從11%升至 59%。ESG 的重要性日益加強,起初是由於氣候對回報帶來的長期風險 – 2020 年,「改善回報」及「減輕風險」為採取ESG 的首要動機。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突顯出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加劇了能源安全的迫切性,促使今年主權基金及央行以最快的速度採納ESG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