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環球因素投資調查》顯示,採用因素策略投資股票及固定收益持續增加

•    59%的現有因素投資者計劃增加配置,因素投資的採納率持續穩步提高
•    亞太區受訪者報告稱,因素策略的整體表現較環球投資者更加理想
•    固定收益因素投資已逐漸獲市場接受,34%的受訪者已增加該資產類別的配置
•    股票策略顯著調整:動量 (+16%)、質素 (+15%)、低波動性 (+6%)、價值 (-9%)
•    79%的亞太區投資者及84%的環球投資者一般認為可以透過因素投資涉獵環境層面


香港、上海—2019年10月21日:景順發表第四份年度《景順環球因素投資調查》,顯示運用因素策略的投資者繼續增加因素配置,顯示在挑戰更加嚴峻的一年裡,投資者對因素投資持長線的目光,並對策略抱有信心。

今年的調查在同類調查中規模最大,面對面採訪了241名機構投及中介(wholesale)因素投資者,涉及的資產管理總值逾25萬億美元。

在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近半數(45%)於2018年增加因素配置,59%計劃於未來三年增加其配置。因此,從2018年至2019年,機構投資者(從16%增加至18%)及中介投資者(wholesale investor)從11%增加至14%)的因素投資策略平均配置水平雙雙增加。同時,逾69%的環球受訪者報告稱其因素投資表現達到或超出預期。

景順因素投資環球總監Stephen Quance表示:「我們繼續看到,行業內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在多個市場周期中,因素投資的採納率不斷上升。投資者正有策略地配置因素策略,並且對多元化收益的理解愈加濃厚。這種接受能力將推動行業不斷演變,向市場提供範圍更加廣泛的因素產品。」

雖然亞太區投資者的因素配置水平略低,但表現更理想

在是次調查中,55%的亞太區受訪者表示,他們有意在未來三年增加因素配置,略低於環球水平59%,但與環球因素策略配置增加的趨勢一致。這些配置很可能主要轉自傳統主動式投資(78%)及市值加權策略(42%)。

報告顯示亞太區受訪者的因素策略中的整體表現較環球投資者更加理想:77%的亞太區投資者表示,相較傳統主動式投資,因素策略表現優於預期或與預期相符,而環球僅為69%。相較於市值加權策略配置,75%的亞太區投資者表示,回報表現優於預期或與預期相符,而環球僅為68%。  

儘管回報很可能優於其他地區投資者,但亞太區投資者將因素策略的投資表現列為與因素投資相關的最大挑戰,略高於環球投資者,後者認為首要挑戰為決定是否在投資組合中增持或減持因素。

在主動與被動投資實踐方面,68%的亞太區受訪者偏好主動式投資方式,略低於環球水平76%。投資者對主動式投資因素策略的配置預期將進一步增加,47%的亞太區投資者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主動式投資因素策略配置,而29%的受訪者計劃增加被動式投資策略。  

Stephen Quance評論稱:「鑑於傳統主動式投資仍是大部分亞洲市場的主流投資策略,我們預期亞洲投資者會根據他們對主動式管理的預期衡量因素配置,而這些投資者通常會偏好更加靈活的因素投資方式,而非被動指數型投資方式。最終,因素策略仍需要解決亞洲投資者所擔心的表現問題。」

對固定收益因素產品的需求加速增長

所有地區的受訪者均日益增加因素投資策略在固定收益中的應用。亞太區約有76%的機構投資者及75%的中介投資者目前認為,因素投資可應用於固定收益資產類別,這數字高於環球機構投資者平均水平的70%。去年,該地區32%的機構投資者及29%的中介投資者增持固定收益因素,僅略微低於其他地區的投資者。

從環球角度看,投資者認為孳息率/利差因素與固定收益的相關度最高,隨後是流動性、價值及質素因素。亞太區方面,調查結果亦相若,但相比於環球平均水平,對固定收益孳息率/利差、價值及低波動性因素的考慮更高。

雖然市場存在對固定收益運用因素策略的需求,但仍明顯缺乏合適的產品。十名受訪者當中有九名稱,當前因素產品沒有很好地覆蓋該資產類別(市面上產品的數量及質素均是如此)。因著市面上如此缺乏合適的固定收益因素產品,81%的亞太區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進一步開發產品。

投資者部署「價值」以外的其他因素

是次調查發現,受訪者繼續增加因素的數量及結合多種因素策略的使用率。此外,受訪者在因素的採納或篩選方面變得更加平衡。其中一個調查結果對價值因素(投資者首選及採納最為廣泛的因素之一)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同時對動量、質素及低波動性等其他因素的使用則有所上升。儘管近年價值因素的相對表現不理想,但依然是機構投資者(86%)及中介投資者(91%)最為採納的因素之一。 

環球而言,截至2019年3月止12個月,多個因素策略(包括動量、低波動率及質素)表現優於各個市值加權指數,而一些常用因素策略(包括價值)的表現則遜於MSCI世界指數。這部分反映於受訪者的投資體驗上。在本年度的調查中,與去年相比,更多調查受訪者稱表現落後於傳統主動式投資及市值加權配置。

ESG能否作為因子仍有待討論

研究進一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正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考慮整合到因素之中,佔大約85%受訪者,而近半數受訪者認為ESG投資會進一步互補完善因素投資。                                           

隨著ESG從簡單地篩選證券,發展到包括量化評分,市場對ESG投資及因素投資是否可能產生協同效應或衝突產生了疑問。在亞太地區,近半數(48%)投資者認為ESG考慮因素對因素策略表現具有互補作用,而47%的投資者認為ESG對策略沒有影響,只有5%的投資者認為ESG不利於因素投資實踐。

許多資產擁有人仍不確定ESG與因素投資之間的相互作用。逾四分之一(28%)的機構投資者認為ESG是一個獨立的因素,而40%的機構投資者則將ESG視為各種因素的組合。與其他地區的同類投資者相比,亞太地區的投資者(佔41%)更傾向於將ESG視為質素因素的異體。約29%的亞太地區投資者及25%的環球投資者將ESG視作獨立的投資因素。

有意見認同因素投資可能是實現ESG目標的一種方法。在環境方面尤其如此,79%的亞太地區投資者及84%的環球投資者認為這可以透過因素投資進行整合。大部分亞太地區投資者亦認為ESG的社會(74%)及管治(70%)層面可透過因素框架進行整合,這數字均高於環球平均水平。

Stephen Quance總結道:「該研究進一步帶出了市場愈來愈傾向於將因素策略應用於固定收益投資當中,投資者顯然將可以從更加廣泛的因素產品中受益,但市場在各種因素如何與ESG投資相互作用方面尚未達成共識。對因素投資者而言,就『什麼是ESG因素』達成一致於未來將是一個討論重點,且將對ESG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關於景順

景順為具領導地位的獨立環球投資管理公司,致力於創造卓越投資體驗,助您豐盛人生。紐約證券交易所代號:IVZ。www.invesco.com

編者註

為專業客戶編製的《2019景順環球因素投資調查》的全文可於以下網址下載:http://inves.co/igfis2019

附錄—樣本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實地調查由NMG的策略諮詢實踐部門進行。景順選擇聘請專業獨立公司,確保得到優質的客觀結果。研究方法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

•    重點關注關鍵決策者,透過經驗豐富的顧問對他們進行訪問並提供市場見解。
•    使用結構化問卷進行深度(通常1小時)的面對面訪問,以確保收集定量及定性分析。
•    結果由在環球資產管理行業具有相關諮詢經驗的NMG策略團隊進行詮釋。

2019年是本研究的第四年,我們對環球241間不同的退休基金、保險公司、主權投資者、資產顧問、財富管理公司和私人銀行進行了訪問。這些投資者資產管理總值達25.1萬億美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

在今年的研究中,所有受訪者均為「因素使用者」,即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投資於因素產品及/或使用因素監控風險。我們特意採訪了多個市場中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優先考慮規模更大、經驗更豐富的因素投資者。按投資者分部及地理區域劃分的2019年訪問樣本細分於報告的圖6.1、6.2及6.3中展示。景順與NMG Consulting並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