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能源價格飆升:亞太區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良機

Surge in Energy Price: Opportunities for renewable energy in APAC

俄烏緊張局勢導致石油及天然氣價格持續飆升,引發有關能源安全及其對可再生能源及脫碳影響的普遍質疑。我們認為,在近期能源及商品上升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將加速成為能源多元化的長期對沖。 

問題一)經濟影響:原油價格飆升對亞太區經濟有何影響? 

通脹壓力及可再生能源推動力:環球市場策略師團隊早前的研究已指出,當前石油及商品價格飆升帶來通脹壓力,同時對經濟增長產生相應影響及導致貨幣貶值。特別是,在供應瓶頸得到解決或需求消退之前,油價可能維持高位。 

在亞太區,能源出口國及商品貨幣(如澳洲)短期內可能受惠,而能源進口國將繼續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 

雖然傳統能源企業可搭上石油及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順風車,但持續的供應短缺及成本上升將刺激市場尋找能源替代品,從而可能長期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 

問題二)對可再生能源的啟示:鑑於能源價格飆升,對亞太區經濟體有何ESG方面的啟示?這是否能為亞太區實現能源多元化,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增長影響:依賴能源進口的亞太區經濟體將繼續面臨國內成本壓力,從而引致食品及燃料短缺以及政府補貼負擔。對於仍處在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復甦的亞太區經濟體,這亦可能減緩其復甦步伐。

可再生能源帶來穩定性:雖然短期內一些亞太區國家可能會考慮轉向化石燃料基礎設施,但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認為,目前的市場波動揭露了能源依賴的問題,而繼續依賴化石燃料只會加劇供應鏈的脆弱性。 

天然氣價格不斷上升反而會導致亞洲天然氣資產利用不足,造成擱淺資產風險1。相反,發展國內可再生能源可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及成本的可預見性,因為可再生能源不依賴於易受到價格上升、供應短缺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的化石燃料投入。 

問題三)政策應對:您對政策方面有何期待,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您能否舉例說明?

環球:從歷史上看,歐洲30-40%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進口滿足,能源安全已成為目前環境下的重中之重2。因此,歐盟本週宣佈了一項REPowerEU計劃,其中包括計劃於今年內將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量減少三分之二,計劃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氫氣份額以及在整個歐盟範圍內推動節能3

此前,國際能源署(IEA)亦發佈了歐盟的10點計劃,概括為加速發展太陽能及風能、提升能源效率及禁止新的俄羅斯天然氣交易。4特別是,德國計劃將實現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時間提前至2035年。5

美國方面,拜登在他的國情諮文中提及《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法案的氣候倡議6,但該法案是否會通過尚有待觀察;該法案的通過將為更廣泛的技術提供支持,如綠色氫能及核能。7

亞太區:即便在目前石油通脹發生之前,很多亞洲國家就一直在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 越南的國家電力發展計劃讓其成為東盟領先的太陽能及風能中心。
  • 南韓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8
  • 日本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液化天然氣比例減半,從37%降至20%9
  • 中國已啟動一項消費者與電力企業之間進行綠色電力交易的試點項目,以促進太陽能增長。

儘管當前存在通脹壓力,但考慮到能源自給自足及脫碳等因素,這些發展項目很可能會繼續下去。

除可再生能源以外,核能將持續在討論中;南韓新當選的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支持核能,並計劃投資及發展核能技術;然而,浪費及安全風險仍是挑戰。

問題四)投資啟示:從投資角度看,這是否會為亞太區的投資者帶來任何長期機會?

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將會繼續成為關鍵主題。

環球:雖然能源及商品出口國短期內將受惠於價格的持續上升,但長期而言,持續的燃料短缺將使得可再生能源作為價格波動對沖的重要性增加。國際能源署預測,歐盟需增加約50吉瓦的太陽能及風能裝機容量(而2021年增加約43吉瓦)10

這不僅將帶來投資純粹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公司的機會,對於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等新技術的傳統公用事業公司,亦存在投資機會。歐盟收入佔比較高的美國公司亦將受惠。

提高能源效率及儲能的技術(如電網系統)及節能房地產公司亦可能受惠。

亞太區:歐盟可再生能源加速推廣將為亞洲可再生能源及電池供應鏈製造商帶來出口機會。

中國太陽能或風能製造商已經佔據環球市場的重要份額,且其仍有潛力繼續奪取歐盟市場份額。中國方面,儘管競爭加劇及材料成本上升,但國內可再生能源產能將繼續增加。

我們亦關注整個可再生價值鏈的發展,包括擁有更高產能及成本效率的太陽能及風能零部件製造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