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對比指數基金:投資者須知

在選擇投資工具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指數基金是兩個廣受歡迎的選項,投資者可以在無需承擔高昂費用下,輕鬆地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掌握這些投資工具的基本知識,有助您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以決定適合個人需要的工具或組合。
首先,讓我們分析ETF和指數基金的異同。
被動型ETF及指數基金的相似之處
被動型投資策略通常旨在追蹤市場指數的表現。另一方面,主動管理型基金由基金經理挑選證券,以達到表現優於參考指數或其他特定結果的目標。
事實上,ETF和互惠基金均可以被動或主動方式管理。然而,被動型ETF和指數基金有相似之處,因為兩者通常設有相同的目標(複製指數的表現),但結構略有不同,將於稍後討論。
以下是ETF和指數基金的一些其他主要相似之處:
- 容易分散投資風險:ETF和指數基金均提供簡單便捷的方法,以投資於一系列廣泛的證券(例如股票和債券),無需投資者逐一購買個別證券。兩者的結構均讓個人投資者有機會獲得專業投資管理服務。
- 收費較低:由於ETF和指數基金通常是為追蹤參考指數而設,因此較主動管理型基金更具成本效益;由於選股涉及研究和專業知識,因此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收費一般較高。1在2023 年,指數股票互惠基金及被動型股票ETF的資產加權平均開支比率低於0.20%,反觀主動管理型股票互惠基金的開支比率為0.65%。1
- 資產類別廣泛:不論您對本地還是國際股票、企業債券、商品、房地產或其他資產類別感興趣,您都可以透過ETF 和指數基金作廣泛的投資。投資者可以借助這種靈活性,根據其特定財務目標和承險能力來度身訂造投資組合。
兩者的差異之處
雖然ETF和指數基金有相似之處,但亦有一些必須緊記的重要差異:
- 交易彈性:
- 指數基金:這些基金每日僅在收市時定價一次,因此不論投資者在早上還是下午提出買入股票指示,都會支付相同的每日價格。
- ETF:有別於互惠基金,ETF與股票一樣在交易所進行買賣,因此投資者可以在整個交易日作買賣。這個交易彈性可讓投資者把握日內的市場走勢進行買賣,在市場波動期間尤其有利。
- 最低初始投資額:
- 指數基金:美國指數基金的最低初始投資額不一,但通常介乎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間。2
- 交易所買賣基金:不少經紀商容許客戶只購入一股ETF股份,令資金有限的投資者亦可參與。
- ETF考慮因素:
- 指數型ETF的開支比率一般較低,但投資者必須注意其附帶交易成本,例如:買賣差價,情況與個股相若。然而,高流動性ETF的價差通常偏低,而成交量不多的非主流ETF買賣價差可能甚高。投資者在ETF及指數基金之間作出選擇時,應同時考慮開支比率和交易成本。現時有不少經紀商提供免佣金ETF交易,但在投資前不妨再三確認。
根據個人需要挑選合適的投資工具
ETF 和指數基金有主要的異同之處,可影響投資者作出最佳的選擇。無論您重視交易靈活性或交易便捷度,了解上述因素可助您選擇符合個人投資目標和偏好的工具。我們期望這篇簡短資訊能讓您認識ETF及指數基金,並助您作出明智的決定,以挑選適合個人需要的工具或組合。
註
-
分散投資並不保證正回報,且不會消除損失的風險。
-
1
「2023年基金開支及收費趨勢」,投資公司學會,2024年3月。
-
2
晨星互惠基金篩選器,2024年8月31日。
重要提示
-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的價值及其產生的任何收入都會波動。這可能部分是由於匯率變化的結果。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金額。過往表現未必可作日後業績的準則。
投資於ETF涉及風險,包括可能的資金損失,基於指數的ETF並非主動管理。主動管理的ETF不一定尋求複製特定指數的表現。無論是基於指數的ETF還是主動管理的ETF,都面臨類似於股票的風險,包括與沽空和維持保證金相關的風險。一般經紀商佣金適用。股權風險是指股權證券(包括普通股)的價值可能會因整體經濟和政治狀況的變化以及與特定公司或其行業直接相關的因素而下跌的風險。